就讀大學時,我認識了「晶碩光學」這個台灣的隱形眼鏡品牌,它的透明日拋既好戴又便宜,而且聲稱「無動物實驗」,讓當年對相關議題還懞懂的我從此成為主顧,移居德國前還大量購買、積極囤貨。

直到近年對「動物實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我不禁開始懷疑——隱形眼鏡真有可能「零殘忍」嗎?我長年配戴的「晶碩光學」真的未經動物實驗嗎?於是我著手研究台灣對於隱形眼鏡的測試規定,並再次聯繫品牌業者洽詢產品細節,在這篇文章中一併跟大家分享。


一、隱形眼鏡在台灣屬於「醫療器材」。


依據軟式隱形眼鏡臨床前測試基準醫療器材管理辦法規定,軟式日拋屬於第二等級(中風險性)醫療器材,其他可延長配戴日期的軟式隱形眼鏡則屬於第三等級(高風險性)醫療器材。




二、隱形眼鏡在台灣上市前,須檢附「生物相容性」相關資料進行查驗登記。


依據軟式隱形眼鏡臨床前測試基準規定,廠商在辦理查驗登記時,應檢附「生物相容性」試驗資料,或檢附相關文獻或科學性評估報告,以證實產品具有相等之安全及功能。



上述所謂生物相容性試驗,包括急性毒性試驗、兔眼刺激試驗、天竺鼠極大化試驗等動物實驗,目的為試圖確保人體接觸隱形眼鏡的安全性。




三、小結:在台灣上市的軟式隱形眼鏡不一定要做動物實驗


雖然依據台灣法規,軟式隱形眼鏡廠商在產品上市前都必須提交生物相容性資料,但除了在動物身上實際試驗外,廠商也可以選擇檢附相關文獻或科學性評估報告,以證明產品具有同等安全性。



四、「晶碩光學」有做動物實驗嗎?


想要回答這一題,過程可真是一波三折!我先後詢問了品牌業者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分別獲得以下答覆:

  • 晶碩光學第1次答覆(2018.05.04)

我照例根據自己建立的洽詢範本聯繫晶碩客服,詢問以下4個問題:

  1. 在研發及製造過程中,晶碩本身有對原料或成品進行動物實驗嗎?
  2. 晶碩的原料供應商有對原料進行動物實驗嗎?
  3. 晶碩有委託任何第三方廠商進行動物實驗嗎?
  4. 晶碩有將產品傾銷於任何強制規定必須進行動物實驗的地區嗎?(例如中國)

卻只獲得晶碩籠統回覆「我司產品未經過動物實驗」。

  • 晶碩光學第2次答覆(2018.06.09)

我回信表示很高興得知晶碩的產品未經過動物實驗,然而各個公司對「動物實驗」的定義有所不同,因此希望晶碩能協助進一步釐清相關細節;並復述前開4個問題,卻再無回音。

憋了一個月後,我再度聯繫晶碩客服,這次除了概述先前與他們魚雁往返的內容外,我換了個方式提問:「請問晶碩光學是否有依據軟式隱形眼鏡臨床前測試基準規定進行動物實驗?」

這回他們答覆的角度也變了,轉而表示他們的產品皆獲衛福部食藥署認證合格,至於相關內部資料則無法提供,要我轉洽衛福部食藥署查詢。原文如下:

  • 衛福部食藥署答覆(2018.06.14)

既然如此,那就只好從衛福部食藥署切入吧!我先試著到「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粧品許可證查詢系統」檢索,卻無法查到相關資料,只好透過署長信箱提問。

四天後獲得食藥署回覆表示(離題喔漏一句:台灣不論是公家機關或者私人單位,平均回覆效率都比德國高多了🙌):除了實際試驗以外,食藥署也接受相關經驗的探討與評估,不會要求所有產品都必須提出完整的生物相容性試驗報告;至於個別產品有否實際進行生物相容性試驗,因事涉廠商機敏資訊,食藥署歉難提供相關資料,建議我轉洽廠商獲取進一步的資訊。

全文如下:



五、結論


很遺憾地,從晶碩客服到衛福部食藥署問了一圈,我們依然無法確知晶碩光學究竟有沒有進行動物實驗;不過晶碩客服從最初試圖一言以蔽之直到最後拒人於千里的態度讓我疑慮很深,因此希望能在手邊的囤貨消化完畢以前,找到不做動物實驗的替代品牌。


目前我能找到最接近「零殘忍」的隱形眼鏡品牌是來自英國的daysoft,大家可以點選連結參考站外文章,日後若有更進一步的洽詢經驗或使用心得再跟大家分享。(更新:Daysoft 專文上線啦👉〈Daysoft × 傳說中「零殘忍」的隱形眼鏡品牌〉

當然,醫療器材與美妝產品屬於截然不同的領域,我們很難用相同的標準判斷動物實驗在其間的必要性,更難全面摒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仍能期許自己盡量釐清相關規定,進而促使各家廠商更坦率地面對消費者,同時冀盼兼顧醫療安全與動物福利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2 Comments

  1. 謝謝你的調查,真的很用心
    2年後,我因工作需要臨時要找無動物實驗的隱形眼鏡,也是經過你同樣的遭遇(官方和廠商到處洽詢)
    你的最後答案是 食藥署要我們去問廠商
    我問了某進口品牌,他竟然不願意回答
    我也不懂,為何廠商只要簡單的說:沒有用動物實驗申請入台灣,我們是用其他方式申請入台,但因業務機密細節不便告知,為何隱形眼鏡廠商連這樣一句話都不願意說呢?

    而如你調查:台灣主管機關說明:我國亦接受使用相關經驗之探討與評估,不會要求所有產品皆須提出完整生物相容性試驗
    那麼公告一些「相關經驗之探討與評估」的科學,作為對產業、消費者的負責
    也做為提升未來台灣隱形眼鏡法規逐步進步的探討,不是更好嗎?
    而不是一味只停留在生物相容性的實驗方法,不隨國際進步

    我今天也經歷你2年前的過程
    今天經過某進口廠商的回應,愈發覺得這真的是很神秘的產業鏈

    Amanda
    1. 嗨Amanda,謝謝你分享你的親身經驗!很感動有你一起關注動物實驗議題,也很唏噓都已經兩年過去了、同樣的事情卻還在持續發生😞
      就像你說的,目前的法規雖然為替代性試驗方法留了操作空間,卻沒能更積極地鼓勵廠商逐步摒棄動物實驗,在認定標準如此模糊而且少有前例可循的狀況下,恐怕大多數廠商還是會選擇走上保守的老路。
      希望權管單位能夠加速優化配套措施、協助廠商淘汰動物實驗,也期待能有越來越多人願意重新思考動物實驗的必要性,畢竟公眾意識就是鼓舞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我們一起再加油!❤️💪

      chipmunkai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