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零殺戮雞蛋」這個詞首次進入了華語社群的視野,濃烈的措辭,在每人年均食用蛋量將近20公斤的台灣人看來,恐怕特別心驚膽跳。


看似平凡無奇的雞蛋,究竟為什麼會和「殺戮」扯上關係?從母雞到餐桌,一只只的雞蛋到底經歷過什麼?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間、一直支持著其實不敢苟同的事?


而「零殺戮雞蛋」,會不會是能讓無數生命免於死亡的友善新選擇呢?


「零殺戮雞蛋」是什麼?

近幾年受到矚目的「零殺戮雞蛋」,是指擁有 “respeggt” 心形認證標章的雞蛋——在這些雞蛋的製程中,採用了德國 Seleggt 公司研發的專利技術,能在受精後第9天鑑定出卵內小雞的性別,業者也因此可以及時將雄性卵加工製成動物飼料,避免小公雞孵化。


為什麼要避免小公雞孵化?

孵化的小公雞為什麼會跟「殺戮」扯上關係呢?


那是因為就經濟價值而言,孵化的小公雞既不能產蛋、成長速度又比典型肉雞來得慢,餵養起來「不划算」——根據 “respeggt” 零殺戮雞蛋標章的官方網站,全球每年約有高達60億隻小公雞在孵化後直接被殺死。


台灣的非營利網路媒體環境資訊中心也表示:「全球每年有40到60億隻小公雞因為缺乏經濟價值而被丟進研磨機或粉碎機,加工成爬行動物的飼料,有些是活活被絞死,有些是先悶死再打碎。」


別再絞死小公雞!但⋯⋯要怎麼預知小雞性別呢?

以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研究為根基,Seleggt 公司開發了一套內分泌性別鑑定的專利流程,能在不損害雞蛋的前提之下,運用荷爾蒙分析技術預知卵內小雞的性別。


流程大概是這樣的:在長達21天的孵化期間第9天,先以雷射穿刺技術提取一小滴蛋液(這道手續是非侵入性的,雞蛋不會因此受到傷害),再運用專利試劑分析蛋液樣本,便能立即透過顯著的顏色變化分辨性別。


根據測試結果,雄性蛋將隨即用於製作動物飼料,雌性蛋則繼續孵化,並在長大後成為「零殺戮雞蛋」的產蛋母雞。


早從2004年起,歐盟就明文規定所有雞蛋都必須按照特定格式註明編號,讓消費者能夠輕鬆判讀雞蛋的來源與生產方式,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站內文章。而除了顯而易見的心形標章,“respeggt” 也結合這套編碼規則建置了簡單方便的查詢系統,讓謹慎的消費者可以 double-check 認證的真偽。


哪裡買得到零殺戮雞蛋?

目前以德國的通路最綿密,在許多連鎖超市都能找到持有零殺戮認證的新鮮雞蛋或加工食品,荷蘭跟瑞士也緊隨其後,更確切的品項與通路資訊可以參考 “respeggt” 官網的清楚整理


我跟愷ㄤ旅居柏林最常報到的 REWE 超市,打從2019年起便是 Seleggt 公司的密切合作夥伴,所販售的零殺戮品項至今也仍遙遙領先於其他通路,無疑是多年來我們對它始終忠誠的原因之一。🔒💖


台灣的友善雞蛋=零殺戮雞蛋嗎?

台灣的友善雞蛋「不等於」零殺戮雞蛋喔!🙅‍♀️🙅‍♀️🙅‍♀️


台灣的友善雞蛋規範系統只聚焦在蛋雞的飼養方式,透過法規確立了「放牧」、「平飼」及「豐富化籠飼」的定義及具體標準,旨在提倡比殘忍「格子籠」更友善的飼養環境與消費選擇,但並未針對銷毀小公雞與否有所著墨。


(如何辨識台灣的友善雞蛋?前面提到的三種飼養方式有什麼差別?格子籠又是怎麼個殘忍法?都能這篇站內文章的後段找到解答。)


台灣買得到零殺戮雞蛋嗎?

很可惜,台灣目前還沒有廠商引進 “respeggt” 零殺戮雞蛋的生產系統,但並不代表沒有機會!


幾年前跟台灣某動物權利倡議組織的執行長聊天時,對方就表達有意接洽零殺戮雞蛋,很希望不久之後、身在台灣的消費者也能輕鬆買到不必絞死小公雞的更友善蛋品,在力所能及之處選擇對萬物更溫柔的生活方式💛💛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