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強制性的化妝品動物實驗,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恐怕十個裡有九個半都跟我一樣,會想到中國市場的相關規定吧!這些規定說起來有點複雜,再加上近幾年來常有變化,儼然成了力求實踐零殘忍精神的我們所迴避不了、也實在不該迴避的重要焦點。
單就結論來說吧——連我在內的許多人已經很習慣將「未在港澳除外的中國地區實體販售產品」列為零殘忍品牌的必備要件了;但是另一方面,為什麼聲稱能在避免動物實驗的前提下進入中國市場的廠商越來越多?為什麼 Dove、Wet n Wild、First Aid Beauty 等品牌明明有在中國設櫃,卻仍然能獲 PETA 認定為零殘忍品牌?為什麼追蹤人數高達7萬不只的零殘忍部落客,會在今年七月起將諸多涉及中國市場的品牌重新納入零殘忍之列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近年來對於「中國化妝品動物實驗」的多數共識,再來逐一審視各大權威組織的見解與立場吧;最後,我也會針對上述資訊分享一點自己的粗淺看法,並重新梳理「花栗愷認可名單」的判斷標準,邀請大家一起重新思考中國市場的現況、發展與意義。
【文章目錄】
中國的化妝品動物實驗規定
目前,大多數人對於中國相關規定的共識如下:
- 進口產品:所有進口的化妝品都必須先通過強制性的動物實驗才能上市(=上市前動物實驗)
- 在地製造:在中國境內製造的化妝品,按產品屬性區分為兩類⤵
✅一般用途化妝品:包括沐浴乳、洗髮精、化妝水、保養乳液、眼影、唇頰彩、香水等等,不需進行上市前動物實驗。
🔴特殊用途化妝品:包括防曬、止汗、香體、美白、染燙、生髮產品等等,必須通過上市前動物實驗。 - 上市後動物實驗:不論是在地製造或進口產品,只要有在港澳除外的中國地區實體販售,都需承受上市後(post-market)動物實驗的風險。
- 例外情形:香港、澳門、以及僅透過跨境電商在線上銷售的產品,不受上述規定限制。
此外,中國預計自明年起取消對於進口一般用途化妝品的上市前動物實驗,後面會再詳談。
至於零殘忍圈看待中國法規的最大歧異處,就在於上市後動物實驗——我們可以從下列各大組織及部落客的公開表態略窺一二。
零殘忍意見領袖對中國市場的看法
從各自的公開聲明及品牌資料庫看來,零殘忍倡議組織及部落客對於中國上市後動物實驗的看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態度保守的 CCIC、CFI、HSI、CCF 和眾多部落客,以及相對開放的 PETA 和 My Beauty Bunny。
我把相關資訊摘譯如下,點擊截圖可以前往各該組織的網站閱覽原文。
化妝品消費者訊息聯盟(簡稱CCIC,「跳躍的兔子」標章的核發機構之一)
CCIC 在官網的問答頁面中表示:「目前,任何登記於中國實體販售(港澳除外)的品牌都會自 Leaping Bunny 計畫除名,除非廠商可以提出相關實據,證明他們現在和將來都能例外免除動物實驗。」
CCIC 也強調,他們會仔細審查中國局勢並持續監控法規演變,隨時撤回不合格廠商的 Leaping Bunny 認證。
此外,CCIC 亦表示「我們目前沒有在跨境電商管道發現任何上市前(pre-market)或上市後(post-market)動物實驗的跡象」,間接承認了上市後動物實驗存在的可能性。
國際零殘忍組織(簡稱CFI,「跳躍的兔子」標章的核發機構之二)
在今年4月29日發布的公開聲明中,執行長 Michelle Thew 談及 CFI 於2018年展開的「中國先導計畫」:「這個史無前例的計畫讓品牌在中國製造並販售化妝品的同時,還能保留 Leaping Bunny 的認證。⋯⋯(中略)為了應對上市後試驗(post-market testing)——也就是發生在產品上架後的試驗——的複雜問題,我們與東方美谷(Oriental Beauty Valley)生物科技園區以及上海市奉賢區密切合作,確保參與先導計畫的品牌不會遭測這樣的試驗。」
換句話說,其餘有在港澳除外的中國地區實體販售的品牌,都有遭測上市後動物實驗的風險。
執行長也在同一份聲明中,提及中國今年初邁出的兩大進步:「中國國務院通過了一項眾所期待的草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也是中國監管化妝品製程的主要法規。⋯⋯(中略)相關條文允許廠商在未經動物實驗的狀況下進口販售一般用途的化妝品(諸如洗髮精、沐浴乳、唇膏、乳液等),跟在中國境內製造者相同。」、「同樣在一月,中國國務院並發布了兩項銷售規定,聲稱在對任何產品進行動物實驗之前,都會先知會廠商。」
不過,CFI 對於中國的市場環境仍然相當謹慎,直言「我們仍然無法斷言新規定的落實效果」,並在信末強調:「在親眼見證新法規塵埃落定並對動物帶來實質影響之前,我們不會放鬆 Leaping Bunny 目前對中國市場的標準。」
前述新訂法規已在今年6月29日發布,並即將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更多詳情請參考這篇站內文章,或點這邊直接看法規原文。
國際人道協會(簡稱HSI)
今年7月3日,HSI 發布了一篇關於中國化妝品動物實驗新規的專題文章,文中談及新規定與上市後試驗的關聯性:「這項規定亦授權省級權管單位執行上市後的抽樣測試,包括獲報安全問題的化妝品;我們無法確認這類測試和調查是否涉及動物實驗,而這一不確定性,正是長久以來零殘忍美妝品牌涉足中國市場的阻礙。」
選擇零殘忍組織(簡稱CCF)
在專為中國議題建置的頁面中,CCF 指出即將在明年實施的中國新規之於上市後動物實驗的隱憂:「相關規定並未刪除上市後試驗;它加強了上市後的監管力道,並維持了隨機抽樣程序以確保品質和一致性——由於相關細節尚不明朗,這可能表示上市後動物實驗將會增加。」
CCF 也強調:「最重要的是——囿於上市後試驗的需求,即使廠商在中國販售的一般用途化妝品適用於新規定的例外條款,仍然無法確保該產品是零殘忍的。」
善待動物組織(簡稱PETA)
在這些影響力和公信力都數一數二的認證組織當中,只有 PETA 允許有在中國實體銷售的品牌列入零殘忍名單。PETA 在今年8月24日發布的文章中表示:「中國已針對在地製造的眾多產品取消了強制性的動物實驗,使得諸如 Dove、Herbal Essences 等得以獲 PETA 認證為無涉動物實驗的品牌。」他們並於同文指出:「製造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廠商仍然必須為中國的動物實驗買單。」
然而,對於前述 CCIC、CFI、HSI、CCF 等組織皆有著墨的「上市後動物實驗」,PETA 並未釋出任何公開聲明。
我曾在去年7月13日針對 Wet n Wild 開始在港澳除外的中國地區實體銷售卻仍握有 PETA 認證的案例、致信向 PETA 詢問背後原因,可惜沒有獲得回應。今年4月7日,我先就其他個案跟 PETA 取得了聯繫,接著轉而詢問中國市場的判定標準,獲得 PETA 答覆「在中國境內製造的一般用途化妝品無需經過動物實驗」;我詢問對方能否分享 PETA 對於「上市後動物實驗」的看法,卻沒再收到回音,4月19日再次送出的追問訊息也沒有下文。
My Beauty Bunny(部落格)
眾多深具影響力的零殘忍部落客包括 Logical Harmony、Cruelty-Free Kitty 在內,目前都仍都將「在中國設櫃(港澳除外)」視為判定零殘忍品牌的反指標,唯有 My Beauty Bunny 獨排眾議,在今年7月22日撰文表示將重新認定 Wet n Wild、First Aid Beauty 等品牌為零殘忍之列,並仔細說明了箇中原因和相關依據。
這是一篇非常棒的好文章——邏輯清晰、段落流暢、文筆淺白、資料紮實、立場客觀、態度開放,很推薦閱讀英文無礙的朋友點此直接參考原文。在我蒐集資料的筆記裡,有高達一半篇幅都出自這篇文章的內容,實在是因為這深具說服力的少數意見太有參考價值,讓人太難割捨。
My Beauty Bunny 主張,那些設法避免了中國上市前動物實驗的品牌,應該可以納入零殘忍品牌之列,原因大致如下:
- 在中國實體銷售(港澳除外)的產品雖有上市後遭測動物實驗的風險,但那極低的可能性不會比美國、歐盟或其他任何國家來得高。
- 在美國和歐盟國家,監管機構、權管部門、學術單位都在動物實驗禁令的豁免範圍內,也就是說,他們隨時可以對架上販售的任何產品進行動物實驗,正如中國一樣——有可能,但是很少發生。
- My Beauty Bunny 的中國消息來源指出,近幾年中國都沒有執行上市後試驗,並表示這些都是查得到的公開資訊。(同文有提供一個「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台」的中國連結,不確定是不是這邊所稱的公開紀錄)
- 當接獲投訴時,權管單位首先會向業者索取更多安全性資料,這時廠商可以決定要提供動物實驗結果、或其他非動物實驗的佐證數據。
- 以上結論是 My Beauty Bunny 諮詢過 Leaping Bunny、PETA、美國體外科學研究院等機構歸結而來,原文文末有列出完整的資料來源。
我的想法&今後的判斷標準
儘管我很認同 My Beauty Bunny 盡可能理性客觀的思辨過程,但在沒有把握全然掌握中國市場的法規眉角與即時實況的情形之下,我選擇跟隨 CCIC、CFI、HSI、CCF 等權威組織的公開表態,仍將「未在港澳除外的中國地區實體販售產品」視為零殘忍品牌的必備要件之一。
CFI 的「中國先導計畫」則是唯一例外,連同其他幾個較具代表性的特殊案例,一併分享我的想法如下,給大家參考看看:
1、CFI 的中國先導計畫=零殘忍品牌
前面曾經提到,CFI 在2018年展開了一項「中國先導計畫」,並與東方美谷(Oriental Beauty Valley)生物科技園區以及上海市奉賢區密切合作,確保參與先導計畫的品牌既無需經過上市前動物實驗、也不會遭測上市後動物實驗。
由於 CFI 參與核發的 Leaping Bunny 標章是我心目中的黃金認證,加上 CFI 在公眾溝通方面一向做得很棒,總是盡量確保社會大眾也能在第一時間獲知相關即時資訊(例如今年9月底發生的歐盟動物實驗禁令遭受侵害事件),所以透過這項先導計畫在中國實體銷售的品牌(例如 BULLDOG),會是於我而言唯一例外的零殘忍品牌。
2、First Aid Beauty ≠ 零殘忍品牌(但品牌形象加分)
今年七月發布聲明表示即將進入中國市場的 First Aid Beauty,在我心目中不再是零殘忍品牌。
但是,不得不說 First Aid Beauty 真的相當用心——不但事先致信向各大零殘忍部落客告知這個消息,面對 My Beauty Bunny 針對上市後動物實驗的提問,也進一步分享了更多前期諮詢經驗以及實際延伸作為,大家可以在 My Beauty Bunny 的文章中找到 First Aid Beauty 的答覆實錄。
總的來說,雖然我目前不會再購入 First Aid Beauty 的產品,但我對這個品牌還是抱持好感。
3、Wet n Wild ≠ 零殘忍品牌(且信用分數不佳)
如果說 First Aid Beauty 是個坦誠面對消費大眾的最佳範例,那麼 Wet n Wild 肯定就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負面教材吧——根據零殘忍部落客 Cruelty-Free Kitty 的揭露,Wet n Wild 在悄悄進入中國市場數個月後,仍對消費者聲稱「在中國沒有任何零售合作夥伴」,直到他們位於上海屈臣氏的櫃位照片流出並引發眾怒,才承認了早已在中國經營多時的事實,卻對大家在意的上市後動物實驗一節隻字未提。
我在事件爆發當時寫了一篇文章,按照時間線將來龍去脈以及各方說法整理在一起,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4、THREE ≠ 零殘忍品牌(體驗店的代表案例)
台灣代理商表示,日本品牌 THREE 位於上海的服務據點屬於體驗店型態(O2O)——顧客在現場只能試用,無法直接購買或領取商品,因此品牌能以跨境電商的模式迴避中國的動物實驗規範;然而當被問及上市後動物實驗的風險時,廠商沒有再提供更多資訊或經驗分享。我在日本零殘忍品牌名單中仍將 THREE 歸為不推薦的品牌。
你的選擇
謝謝你們辛辛苦苦地看到這裡!這篇文章集結了各大組織的相異立場,肯定讓原本就不容易釐清的中國議題又多了些模稜兩可的討論空間吧;我自己也覺得這個主題實在很不簡單,到處蒐集了大筆資料後,又磨磨蹭蹭地消化、斟酌了許久,才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邀請大家和我一起重新思考這個無可迴避的重大議題。
是要繼續擁護原本的立場、或者轉而支持不同的選擇——你的答案,也已經呼之欲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