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是「LUSH 反動物實驗大獎(LUSH Prize)」的評審日,也是我以「消費者代表」和其他九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要從 58 組來自 21 個國家的入圍者中選出得獎人的日子。如果你對這個 LUSH Prize 還不太熟悉,歡迎先花1分鐘閱讀〈LUSH Prize 反動物實驗大獎小檔案〉快速認識這個舉足輕重的國際獎項。

回想短短三天兩夜的倫敦之旅🇬🇧,對我來說真的只有「震撼教育」足以形容。事前的焦慮不安幾乎全數化成盎然興味,映入眼簾、傳進耳裡的盡是新奇——陌生的城市、獨特的口音、不同凡響的人物、前所未遇的日程,在在讓頭一次受邀隻身遠赴國外的我大開眼界。😮💖

第一次踏上英倫街道,處處都顯得新奇有趣。


接下來,我將把這次參與 LUSH Prize 評選工作的體驗拆成幾個部分——包括行前準備✍、交通食宿🛫、評選日程⏱等等,邀請大家和我一起重返倫敦,一窺 LUSH Prize 評審的任務內容、旅途待遇以及具體的討論方式。我也會進一步介紹各個大有來頭、令人滿心佩服的評審成員,以及曾經獲選參與 LUSH Prize 的台灣團隊🙌——他們在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環伺下,脫穎入圍甚至奪獎,讓正領軍消弭動物實驗的專家學者看見台灣科研與倡議的能力,也讓後知後覺的我們有機會透過國際獎項的肯定,察覺身邊竟有這些既優秀又良善的群體正在傾力改變世界,而走在同一條道路上的我們,一點也不孤單。🤝💚

這一篇,就讓我從參與 LUSH Prize 的總體心得開始說起吧。

流程設計

LUSH Prize 不愧是行之有年的大型獎項,各個環節的時程安排都已事先擬好,評選當日並有主席適時掌控討論進度,整體配速非常順暢,既不急促、也不冗長。

尤其難得的是,即便各部流程都已底定,現場仍然充滿彈性——不論是評選方式、討論次序或是時間配置,甚至連評審的投票額度以及參選的入圍類別,都有可能在任何評審或行政人員的臨時動議之下,獲得多數附議而即時受到採納。在我看來,當天一切乍感突然的異動全都很有道理,不但沒使評審過程顯得混亂,反而還讓整體進度更加流暢,並有助於造就親和自然的評選氛圍,甚或與之相輔相成。

評選氛圍

前一晚聚餐的時候我就驚喜發現,這些大有來頭的常任評審每一個都親切到不行!❤

除了我和今年度的 LUSH 員工以及青年學者代表之外,其餘已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的常任評審彼此之間早有交情,和同樣長期參與獎項運作的行政團隊相處起來,很是親密。

而這份輕鬆自在的感受也延續到了評選當日——大家就像相約齊聚的三五好友,熱烈討論著彼此都感興趣的共同話題,偶爾還會說笑打趣幾句。話說回來,儘管氣氛如此親和,評選過程卻未因此流於不切實際的一團和氣,反而在每一個人都積極而不逞強、主觀而不偏激的表態之下,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極佳風氣。

事前忍不住肉搜過大家的我🔍🤓,早就知道評審各個底蘊深厚,絕不只有履歷好看而已;儘管做了這樣的心理準備,現場各種精闢的發言仍然讓我大開眼界——對這些評審來說,擁有足以理解案件進而評斷價值的科研知識幾乎只算基本條件,同樣難能可貴、或更無可取代的,反而是他們極其豐富的倡議、協調與教育經驗,以及在這一切實務過程中長年積累的廣大人脈與主觀心得。透過交換這些翻遍資料也查詢不到的幕後感想,評選工作遠不止是照本宣科的朗讀大會,而能真正藉助每個評審各自獨特的經驗與專長,衍生更加深刻而精準的討論與評價。

「在眾多入圍者中,哪些誠懇踏實、哪些深具潛力、哪些餅畫太大、哪些投機取巧,都在評審你一言我一語之下越發明晰,過程流暢得貌似容易,其實每句評價背後都是別人抄不來也偷不走的濃煉心得。」

評審當日,我在筆記中寫下了這樣的感想。


我知道參與 LUSH Prize 是個極其難得的機會,卻沒想到竟能因此近距離見識到這些真正的先驅、專家、行動者、協調人,是如何在第一線運用各種相應的知識、手段、智慧與魅力(“Be charming!” 某位評審真的這麼說)突破保守僵化的官僚體制以及錯綜複雜的利益結構,直到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深感佩服。

人際溫度

行前,細心的行政團隊就把前往倫敦所需的一切資訊(包括飯店位址、討論地點、聚餐所在、交通方式等)都整理得好好的,讓頭一次隻身到國外出差又毫無方向感可言的我😳💫,也能氣定神閒地走完整趟旅程。

與團隊相會以後,儘管原先誰也不識,對話卻總是能在最微小自然的日常場合發生——不論是觥籌交錯的聚餐席間、前赴評選的倫敦街上、或是飯後小酌的酒吧臺邊,彼此的距離總是親切且友好、輕鬆而得體、貼心卻不過分熱情。如此讓人感覺洽好的人際溫度很難形容、更無法定義,只能說我很喜歡。😌💕

而整趟旅程讓我最最感動的是——對於成長環境、生活背景、工作經驗都如此不同的我,LUSH Prize 團隊包括評審從未讓我感到一絲不安,反而樂於分享各自的過往歷練,甚至試圖用比較簡單的方式為我講解某些科技原理,並在我的腦袋快被英文專有名詞燒壞時🤯⚠敏銳察覺我的氣餒,輕巧地替我加油打氣。

「Kai, 你的參與為我們帶來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觀點,不但能讓評選過程更加平衡且開放,也能藉此讓獎項的公正性得到見證,進而使更多消費者有機會認識『替代動物實驗』的諸多成果與無限可能;所以啊,即便你無法深刻理解所有專案內容,也完全沒有關係喔。」我一直記得與會的 LUSH 品牌道德總監—— Hilary 在某節休息過後,向坐在會議桌對側的我如此說道,瞬間讓我默默暴動的思緒安定下來,非常暖心。

跟既親切又厲害的評審們合照❤
(照片來源:LUSH Prize Team)

尾聲

唉老實說,這篇文章我寫了好久,前前後後刪改數次,仍然無法完整表達內心的驚豔、欽佩與感動(咬手指🤢),只好請大家替我把字裡行間的各種好感在腦中放大十倍,才能略表我的激動之情。😂

就像前面說的,從現在開始直到4月初,我預計會在每週六晚上推出全新一集「LUSH Prize系列✨」,帶大家從內部直擊 LUSH Prize 的各種面向,並介紹曾在榜上留名的台灣團隊,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到頁尾的訂閱框格輸入電子郵件地址,即時收到最新文章的完整內容唷。📬💕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