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以前,小夫妻正如火如荼地籌備婚禮,奔走數家飯店及會館後,終於相中一個小巧精緻的宴會廳,趕緊與會場經理相約付訂,深怕稍有猶豫就錯失良機。

 

簽約那天,經理一邊熟練地向我們簡介專案內容,一邊從檔案夾中抽出三份宴席菜單讓我們挑選;一道比一道華麗的菜餚名稱讓我們有點閃神,不確定所謂「祥龍獻瑞」、「花團錦簇」、「鳳凰于飛」代表什麼意思,只能愣愣地問道:

「裡面有魚翅嗎?我們不要魚翅。」

 

 

人類食用的魚翅來自鯊魚的鰭,是多數鯊魚在海中悠然泅泳進而高效獲氧的必備工具。殘忍的是,有些無良的漁民為了減省漁船空間與燃料費用,一但捕獲鯊魚,會將相對高價的魚鰭割下,再將鯊魚拋回海裡;失去了鰭的鯊魚不能游泳、難以呼吸,只能束手無策地迎向最難堪的死亡。

 

當然,不是所有漁民都如此殘酷,台灣漁業署也透過《鯊魚鰭不離身》、《魚翅進口應遵行事項》等規定,試圖杜絕此類事件;但在走私魚販猖獗、稽查人力有限的雙重困境下,消費者很難逐一辨識魚翅的來源與取得方式。

 

3天後就是一年一度的鯊魚關注日,就讓我們藉此機會,一起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決策,並且多瞭解一點鯊魚的生態保育方法🦈 💜(推薦參閱:〈台灣的鯊魚困局  不吃魚翅就解決了嗎?〉

 

噢話說回來,小夫妻最後選了一套不含魚翅的喜宴菜單(絕不是因為它最便宜才選✋😂)

婚禮當天,親朋好友都吃得很開心❤

 

📖資料來源: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環境資訊中心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每日頭條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