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這只環保杯嗎?
它是花栗愷生活週記開季第一集的主角,竟然在第四集就收工領便當了🙄
(點擊這裡複習第一集)
話說這日腦公去買咖啡,如常將環保杯遞給店員大叔後,便轉身走遠幾步,準備趁空處理一點雜事,卻聽見大叔中氣十足地嚷道:
「Mein Lieber, Ich mag es nicht!(親愛的,我不喜歡這個杯子!)」同時伸手將環保杯退還。
腦公這才發現環保杯已經默默變成這副模樣。💔
大叔說,這種材質的杯子很容易像這樣爆裂,所以他不喜歡。
所謂「這種材質」指的是聚乳酸(PLA),它是由植物澱粉發酵聚合而成,常見來源包括玉米、麥稈、稻桿等。這種材料輕巧、防水,而且在特定的溫濕度條件下能被微生物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等氣體,因此擁有「綠色塑膠」的美譽,是近來很流行的環保材料。
但是!⚠⚠⚠這一切可不是把杯子埋到後院就能化為肥料養成一棵大樹🌳這樣夢幻——目前市面上的聚乳酸(PLA)產品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
摻雜塑膠成分
有些廠商為了加強產品穩定性或者節省成本,會在聚乳酸(PLA)產品中添加塑膠成分(例如PP、PE、PVC等),使得該產品既無法完全分解,又不能作為單純的塑膠製品加以回收,廢棄後反而變成難再利用的垃圾污染。
缺乏回收機制
聚乳酸(PLA)的分解條件與一般廚餘不同,使用總量又尚未達到個別回收的經濟規模,所以即便是完全沒有摻雜塑膠的聚乳酸(PLA)製品,目前在台灣仍然只能當作一般垃圾丟棄。切記🚫千萬別把聚乳酸(PLA)當作塑膠回收喔!這樣反而會污染塑膠製品、降低塑膠的回收效能。
至於小夫妻的爆裂環保杯呢?經洽製造廠商,這個杯子是以竹子纖維及玉米澱粉作為主要材料,再摻以少量的食用色素以及三聚氰胺樹脂製成,在適當環境中完全分解需時1到2年,雖然已比百年不化的塑膠製品好上太多,但分解時間仍較一般廚餘來得長,因此在大多數國家的回收體系中無法作為堆肥處理,非常可惜。
不管怎麼說,還是感謝這個環保杯——讓小夫妻因而減省許多紙杯及塑膠杯蓋的消耗,並能藉機進一步了解聚乳酸(PLA)這項材料的特性。如今又得尋覓新的環保杯啦,購物雷達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