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譯自國外知名的零殘忍部落格Cruelty-Free Kitty所載文章,點此看原文

*首圖來源:Daphnia stock photo by Rattiya Thongdumhyu for Shutterstock.

 

 

關於宜珂(Ecover)進行動物實驗的爭議,至今已持續將近十年。2012年,Ecover與零殘忍品牌——美則(Method)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的環保清潔公司。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Ecover對水蚤(Daphnia)施行實驗說起,解析這兩個品牌邁向零殘忍的綿長過程。

 

我將論及水蚤的屬性、Ecover對其施行實驗的原因、以及此舉與「零殘忍」的相互關係;這將是一篇不短的文章,但我不想遺漏任何細節。

 

 

品牌遭收購之後的動物實驗政策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嬌生(SC Johnson)的收購行為。

 

2017年,Ecover 與Method雙雙遭到「有」進行動物實驗的嬌生公司收購,引發大眾關注;然而與此同時,這兩個品牌仍然信守他們的「零殘忍」政策,未在中國或其他地區銷售任何須經動物實驗的產品,並仍名列跳躍兔子(Leaping Bunny)的核可清單,表示他們同意隨時接受稽查。

 

跳躍兔子計畫的Kim Paschen表示,Method曾在2017年夏天通過稽核:「與Method員工面對面進行會談後,證實了Method維持零殘忍政策的承諾。」

 

 

對水蚤施行實驗的歷史淵源

 

Ecover與Method被嬌生收購以後,我注意到他們可能涉及對水蚤施行實驗。水蚤是一種僅約0.2公釐(mm)大的生物,雖然體型微小,仍屬動物王國的一份子。(詳見維基百科

 

 

如果水蚤被歸類為動物,那麼對水蚤施行實驗的公司是否視同涉及動物實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牠們不是脊椎動物,而且很難為人所覺察,但在技術上來說,牠們仍是動物,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初次聽聞Ecover和Method有對水蚤施行實驗時,便將他們剔除於我的零殘忍品牌名單。

 

事實證明,Ecover早在被嬌生公司收購前,就開始對水蚤施行實驗了。根據Ethical Consumer所說,Vegan Society在2007年撤銷了對Ecover的認證核可。

 

 

道德的灰色地帶——為什麼要對水蚤施行實驗?

 

當被問及對水蚤施行實驗一事時,Ecover這麼回答:

 

身為生態保育的開拓者,Ecover有責任持續提升旗下產品的環保素質,而開發環保洗潔產品的首要挑戰即在於降低對水生態的影響,畢竟,「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泉源;因此,我們必須妥善測量旗下產品對水生生物的毒性,以確保將之降至最低。

 

所有注入水資源表層的物質都有可能傷害水中生物——例如細菌、藻類、水蚤以及魚類,而這些生物對於水生態系統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在清潔產品中,絕大多數的活性成分都對水生生物有害,即使是小劑量亦同,因此,Ecover認為在將產品標示為「對水生生物相對安全」之前,絕對有必要進行急性毒性試驗。

 

我私心認為這個議題就此不再非黑即白。Ecover與Method都以清潔產品為主,而市面上很多清潔產品都會傷害環境與海洋生物,箇中原因正在於那些流入海洋的有毒化學物質。不過,即便如此,還有其他並未涉及動物的試驗亦為可行,似乎沒有必要拿水蚤當作實驗對象。

 

此外,Ecover還主張水蚤缺乏痛感,以此作為另一項對其有利的論據(但這在科學上仍有爭議):

 

有些人——例如純素者——主張對大型水蚤施行的實驗等同動物實驗,應該予以禁止;Ecover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水蚤屬於無脊椎動物,意味著牠們不具備中央神經系統,所以不會感覺到痛。

 

 

歐盟及跳躍兔子的標準:水蚤不是動物

 

我發現,儘管科學用詞普遍將水蚤歸為動物,卻不是所有組織或法律都這樣認定。比方說,歐盟法律對「動物」一詞有其獨特的定義,而水蚤並不屬於其中;Kim Paschen表示,跳躍兔子也採用了歐盟法律對「動物」的定義:

 

「人道標準(Humane Standards)」所採用的各項定義是由運行這項計畫的國際動物保護組織聯盟共同商定。經過大量的討論與商榷之後,我們決定採用現行歐盟法律對「動物」的定義作為目前可得最一致的全球化定義。此外,我們限定所謂「替代方法(Alternatives methods)」應不涉及使用活體動物,並核可現下只採用各種此類測試的公司。

 

綜上,承襲自歐盟法律(科學用途動物保護指令2010/63/EU),我們所謂的「動物」包含了:

 

1.活體非人類脊椎動物,包括:

・可以主動攝食的幼蟲(independently feeding larval forms)

・哺乳類正常發育下最後1/3胎兒期以後(foetal forms of mammals as from the last third of their normal development)

 

2.活體頭足類動物

 

這就是之所以Ecover和Method對水蚤施行實驗卻仍能持有零殘忍認證的原因。

 

 

Ecover2018年起停止對水蚤施行實驗

 

經過漫長的爭議以後,看樣子Ecover與Method最近都決定停止對水蚤施行實驗了。2018年七月,Ecover在官網發布了一則與動物實驗相關的聲明,表示他們不再對水蚤施行實驗(點此看全文):

 

 

同樣地,Method也宣示永遠不進行動物實驗。

 

 

聲明如下(點此看全文):

 

過去數年來,我們一直努力地自我調整;而今,我們很高興分享Method的最新使命:一份永不進行動物實驗的全球性承諾——小自水蚤、大至鯨魚。長久以來,Method與Ecover都是零殘忍品牌,不過,Ecover身為一間歐洲公司,在研發新興的環境友善原料時必須依法規對水蚤施行實驗。

 

對奉行零殘忍政策的我們來說,這令人難以置信,相信你們也有同感,所以我們決定改變在歐陸的創新手法——我們仍將致力走在時代的尖端,但須以不必對水蚤施行實驗為前提;此外,我們不會在中國販售我們的手部及身體清潔產品(當地要求對特定種類的個人護理用品施行動物實驗),直到我們能設法在符合己身零殘忍政策的前提之下進口中國。

 

根據Kim Paschen所說,Ecover與Mothed「在北美與歐洲都承諾不再對水蚤施行實驗——這項資訊來自於Method的監管主管。」

 

 

包含水蚤在內,Method從未對動物施行實驗。

 

最後一個反轉來了——Kim Paschen告訴我:「Method從未對原料或產品進行動物實驗」,就連水蚤也沒有;只有Ecover曾在2012年與Method合併之前對水蚤做過實驗。至於Method是否真的從未涉及動物實驗?又或Method的產品配方中是否曾用Ecover對水蚤做過實驗的原料?難以確定。

 

 

我會抵制EcoverMethod嗎?

 

不會。對我而言,Ecover與Method已經證實為零殘忍品牌,雖然Ecover過去曾對水蚤施行實驗,但已承諾未來不再如此;相較於傳統的清潔劑,這兩個品牌一直努力朝著更「綠」、對環境更友善的清潔產品邁進,讓我想要予以支持。

 

不過,如果你並不認同「有」做動物實驗的母公司旗下的零殘忍品牌,則應避免購買Ecover與Method的產品。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